找到相关内容1337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理论、实践,如鸟之两翼

    ”:如果光只标举理论,想要藉以厘清实际修行所可能产生的状况,诚属缘木求鱼。例如禅案典籍当中有许多吊诡语、倒转语,几全是祖师亲知的心境,若只是望文生义,就会产生像当年学者胡适解禅一股,令人啼笑皆非。...轮回?”等问题。他认为“无我”应放在实践层面看,所以“无我”并非没“我”,而是透过层层“非我”的行持净化,得一个“真我”。文章中并指出,应厘清对“无我”观念的认知,才不容易在修持时产生混淆。  这真是...

    朱纪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365597.html
  • 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联系

    见道一起完成,七住菩萨在如来藏的同时断除身见、我见,完成了初果解脱。菩萨十住位眼见佛性,现观世界如幻,贪嗔痴转薄,成二果解脱。到十回向位的菩萨成就如梦观的时候,贪嗔就断除了,成三果解脱。初地菩萨...修。一直到六地满心位,烦恼障现行悉断,才成就四果解脱。六地菩萨是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,成俱解脱大乘无学。  2大乘菩提道涵盖了二乘解脱道。菩萨明心见性得般若总相智后,不久即会渐渐通达二乘法—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268142.html
  • 成佛是智慧的成就

     般若又分实智与权智。实智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,是般若之体。它无智无得、智境一如,没有差别,菩萨在修行过程中,经过了资粮位、加行位、通达位始证得。权智又称方便智或后得智,是了解现象差别,引导六度万行的智慧,是般若之用。权智是在得实智后生起的,故曰后得智。在修学佛道上,实权二智缺一不可。  般若波罗蜜就是说明般若在万佛中的重要性。众生在生死此岸,要到达成佛的彼岸,惟有依般若。《心经》曰:“三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44569722.html
  • 楼宇烈教授为《元音老人》一书作序

    密法“不同其他有相密法,须从有相过渡到无相而后才能本真,它是直下见性不须绕弯的,而且它和禅宗一样,都是从第八识下手修行的,所以它实质就是禅宗。”(《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》)元音老人弘传此法门,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0669903.html
  • 净慧法师:初果怎么个证法

    就要保持无漏慧的这个正见,没有学无漏慧的正见要想见道,不容易。当然呢,只有见道了,才有无漏慧,这两者是互相推动、互相成就的。 在没有见道以前的无漏慧,从听闻正法而来,见道以后的无漏慧,那是从证悟中来...的地方,没有定,又有点定力就是未到地定。 未到地定它只是一刹那时间,这一刹那时间如果我们把握得好,可以得无漏,如果把握不好,还得要根据这个次第去修,所以小乘如果是要证初果的话,可以利用从欲界到色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876196.html
  • 初果怎么个证法--净慧法师

    的果。所以我们在修禅定的时候,就要保持无漏慧的这个正见,没有学无漏慧的正见要想见道,不容易。当然呢,只有见道了,才有无漏慧,这两者是互相推动、互相成就的。 在没有见道以前的无漏慧,从听闻正法而来,...初禅见道。从欲界到无色界,欲界是没有定的地方,没有定,又有点定力就是未到地定。 未到地定它只是一刹那时间,这一刹那时间如果我们把握得好,可以得无漏,如果把握不好,还得要根据这个次第去修,所以小乘如果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97641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无量寿经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与观经下下品是否矛盾

    下命终,亦得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。此之十念,比平常之十念,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,故得往生也。以地狱极苦所逼,其一闻佛名,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。除此念外,绝无他念。虽非一心不乱,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。当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165179068.html
  • 问:四谛是什么?

   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谛,谛谓真实不虚,如来。佛成道后,至鹿野苑为五贤者始说此法,是为佛转法轮之初,故称初法轮,如《法华经·譬喻品》:“佛昔于波罗柰,初转四谛法轮。”初转法轮三说四谛,第一说:此是苦,此是集,此是灭,此是道。此是教示四谛四相。第二说:苦当知,集当断,灭当,道当修。此是教劝修行四谛。第三说:苦者我已知,集者我已断,灭者我已,道者我已修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255879687.html
  • 专访大安法师:述而不作话念佛

    唯有佛菩萨,才能够以他们的现量来把握、来发现这个真理。我们一般人如果在心意识逻辑范畴内琢磨的话,都是越推越远,南辕北辙。 所以建立正确的知见,还是要以信心作为前导,解行并进,然后去深入经藏,理解佛经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71080747.html
  • 海藏法师: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

    目的就是最终的真实——涅架。   抚今思昔,中国佛教必将随着国家的发展而进步,为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,为世界的和平、进步和福祉做出贡献。   在全球前途命运不确定的时候,佛陀关于和平和人类自身...

    海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4084069.html